(相关资料图)
经过村民共同努力,近日,容县杨村镇六福村螺塘队一条30多米长水泥砖砌渡槽的架空水槽工程顺利完工,保障了该村农业灌溉渠道的畅通运行,汩汩而来的活水解决了六福村片区1300多亩农田耕种用水难问题。
1300多亩农田“喊渴”
六福村是容县偏远的小村庄,共有6400多人口,全村耕地及水田3000多亩。由于年久失修,该村的灌溉渠道老化,淤积损毁严重,很多年前就已失去了本该有的引水灌溉功能,农田得不到及时的灌溉,有些农田甚至由于无水灌溉而被撂荒。又是一年春耕春种时节,杨村镇出现了春旱,该村的1300多亩农田里种植的庄稼缺水,村民为此忧心如焚。
六福村驻代表联络站的人大代表获悉情况后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盼,充分发挥代表作用,与村干部实地勘察,及时将民意反馈到了镇党委,并积极与水利部门等沟通对接,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。有效解决好该村这1300多亩农田用水问题,必须首先处理好源头的螺塘渠砖条坑段崩、漏水严重问题,但由于该段螺塘渠有较长绕弯,且施工不便,在征得用地户主同意后,决定改建一条引水渡槽。经测量,需建长30多米、高3米、宽0.4米的渡槽,预算建设经费需1.3万多元。
众人筹资建渡槽
“水渠维修工程进展非常顺利,连续奋战了一个星期,就建设好30多米渡槽并疏通了800多米水渠,工程完工后不仅灌溉效果好,还提高了村沿途车田队、螺塘队、村头队、村尾队、大扑队、塘尾队的1300余亩农田灌溉效率。”介绍工程的同时,人大代表余炎还透露了感人的细节。
镇人大代表黄珊、梁靖、黄春来、林世南、李坚宗等和村干部,以及螺塘渠片区车田队、螺塘队村民代表一道商讨对策,针对村级资金短缺现状,大家一致认为,时间不等人,为保证将水源正常引灌到水田中,确保农田正常灌溉,不误农时不误农事,与其等待项目资金,不如抢抓建设黄金期。于是,大家迅速成立了螺塘渠筹委会,通过微信群发出筹资倡议。六福村党支部书记罗奎芬等率先带头捐款,而倡议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,党员干部、退休教师、优秀青年等纷纷慷慨解囊,微信群里正排起了捐款长龙,“已转200元,不多,尽点微薄之力”“79岁的余可强也捐了100元”……几天时间,筹委会陆续收到捐款9909.8元。引水渡槽建设启动,不少村民闻讯而动,自带工具来到施工现场,义务投工投劳。
“现在水引来了,有效解决了农田缺水问题,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村民代表为群众守好‘粮袋子’做了件大好事!”看着渠中的流水,不少村民夸赞道。